今年各縣市政府紛紛宣布調漲土地公告現值,引起各方不同解讀。有業者分析,這是政府的打房方式,欲以「溫水煮青蛙」方式來提高交易稅;而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則說,調高公告現值是為了讓房市泡沫「消風」。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若將調高公告現值視作政府調控房市、乃至於打房的手段,可能是一場美麗的錯誤,這個認知恐怕與事實有所出入。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其實公告現值幾乎都逐年調漲,並非只有今年度調高,至於調漲的幅度,六都調漲幅度都超過10%。事實上,無論業界或民眾都心知肚明,公告現值遠遠低於市場實際行情,逐年調高公告現值雖然會增加賣房時的土增稅成本,但充其量只是提高稅基,讓租稅趨於合理化,稱不上專為打房而來。
如果真要打房,只要啟動不動產稅改就能立即見效,尤其是對課徵『囤房稅』,即採用資產累進課稅制,並大幅調高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現值,增加名下多產者的持有稅。其次,藉贈與稅贈與不動產來節稅、避稅的大洞,官員都視若無睹,亦無意修補,可見政府未真正想打房。
再者,張金鶚認為調高公告現值能為房市消風,但這項說法卻與市場有所出入。確實,北市今年公告現值漲幅大於前兩年;但在多頭市場下,一旦公告現值大幅調高,賣方要繳納的土增稅增加,勢必會把增加的稅金灌入售價中,進而再推高房價。
除非房市快速轉入大空頭市場,賣方為求套現,才會賠本殺出,此時稅金成本就無法構成墊高房價的成因。否則,在一般狀況下,稅金成本增加,房屋售價就會隨之加增;賣方成本與售價息息相關,張副市長怎會不知?
當然,有一種情況是,當房價售價隨著土增稅成本增加而上揚,買得起房子的買方減少、或是買方看到房價再漲,從有意買房轉為觀望,此時賣方售屋難度增加;若這個狀況持續太久,買方遲遲不願買房,而賣方又撐不住時,倒是有可能會降價出售。
然而土增稅所增加的成本對房價產生的影響,遠遠不如土地價格上漲的衝擊;房價屢屢飆高,主要是肇因於地價急劇上揚,稅負加重與地價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因此,調高公告現值的用意,只有地方政府可大賺土增稅財,充盈府庫;至於是為打房或為房市泡沫消氣之說,可能被過度渲染了。
- Jan 16 Thu 2014 17:08
調高公告現值大賺稅財 不為打房勿存期待(轉貼雅虎奇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