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一手打造的奇美博物館去年滿20歲,隨著收藏品、參觀人潮逐年增多,他打算找更大的地方做為博物館的新家。
在地方政府的爭取下,新家落腳台南都會公園,今年6月開幕,可望成為台南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標。
許文龍從小就愛去博物館,他說,文化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台灣存在著文化落差的問題,他立願打造一個博物館,裡頭典藏的作品是讓歐巴桑、歐吉桑、小學生都可接受、看得懂的東西,彌補落差。

五大主題 古今中外全包
「只有藝術與文化才是永遠的,應讓全民共享。」許文龍說,奇美實業有能力將許多人類寶貴的文化資產留在台灣,讓更多人可以看到,甚至讓世界看見台灣,「這是我一輩子最快樂的事。」
1990年,奇美文化基金會成立「奇美藝術資料館籌備處」,啟動15年15億元計畫,1992年,奇美博物館開館營運。


博物館劃分為五個主題館,走平民路線,展出內容包羅萬象,有西洋藝術館、樂器館、自然史館、文物館和古兵器館。文物館的收藏從古埃及、古希臘、羅馬帝國到中國和伊斯蘭這些古文物都有,是全人類文明的遺產。


他一直想辦法要讓這些生活的、草根的、大眾會感動的藝術文化活絡起來,並設下「要讓台灣的文化復興由台南開始,台南的文化復興則是由奇美開始」的理想。


隨著收藏品增加,許文龍有意找一個更大的場地展示;當時擔任台南縣長的蘇煥智剛好提出占地40公頃的台南都會公園計畫,由於欠缺資金,蘇煥智找上許文龍,由地方政府撥出10公頃做為博物館新址之用,雙方一拍即合。

去年5月17日下午,奇美實業宣布,預計斥資13億元打造「台南都會博物館園區奇美館」建築物,這就是奇美博物館的新家,距離舊家車程不到十分鐘。與先前奇美博物館不同的地方,在於舊館位於奇美實業總部裏頭,新館則是一棟獨立、顯眼的建築物。


這座位於台南都會公園的建築物,承襲原有奇美博物館的典藏特色,以西洋美學元素構成外部造型,洋溢著濃厚的西洋古典風格。建物正面入口以高聳的圓頂造型及各面不同的希臘列柱設計表達博物館豐富的典藏、展示和教育特色意涵。


為了回饋鄉里,許文龍決定把這棟耗費巨資打造的建築物捐贈給台南市政府,收藏品仍屬於奇美文化基金會。對奇美而言,每年還要投入逾2億元管理費用,甚至得持續投入人力維護,但延續許文龍的想法,新的博物館還是堅持不收費。


許文龍對台南有著深厚的情感,因為這是事業發跡的地方。十七、八歲創業的他,在台南開了一家小塑膠廠,資本額只有2萬元,工廠占地8坪,四個員工,做塑膠用品和玩具加工。


1959年他成立奇美實業,後來成為全球頂尖的壓克力供應商。奇美實業以基金會接手的奇美醫院,歷經改革後,現在是大台南地區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每天看診人數將近萬人,造福鄉里的美意深植人心。


愛護鄉里 成立醫學中心
許文龍接手奇美醫院回饋鄉里是傾其所有。1987年,台南的逢甲醫院傳出財務危機,有感於台南地區醫療資源缺乏,民眾常需北上求醫,回憶這段往事,許文龍說,「醫院若是倒了,對地方人民的影響會大,因此決定把它買下來」。承接的時候,逢甲負債7億元,考慮到做醫院不一定能賺錢,擔心拖累到企業,他自己出錢,那筆錢是他當時所有財產。

奇美醫院後來展開一連串改革措施,包括降低收費、提高待遇、延攬人才、增添設備等等,並宣示醫院盈餘將「三分之一用於服務病患,三分之一用於擴充醫院,三分之一用於照顧醫院同仁」原則,為醫院經營注入新氣象。


奇美醫院設立的宗旨是「提供民眾所需要的醫療服務」。多年來董事會放手讓醫院上下盡情發揮,唯一期勉的是要注意民眾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別人不願意做、而社會迫切需要的醫療服務,醫院都要設法提供。


許文龍把奇美團結和諧、找答案不找責任的精神導入醫院的經營管理,提高整體服務及醫療水準。許文龍認為,企業對社會要有責任,尤其是台灣的環境已被破壞得相當嚴重。他提醒一心只想賺錢的人,「錢是要用的,不是要省的」,這樣才會讓社會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南王子銘 的頭像
    台南王子銘

    土豆仁房屋

    台南王子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